一元三动超级记忆程序:联结操作动作,奠定记忆基础?
一元三动超级记忆程序就是把一个记忆单元超级记忆的过程,用三个操作动作有机地联结起来的程序。
一元三动超级记忆(以下简称“一元三动”程序)的功能是在头脑中建立和巩固记忆的印象。
一元三动程序的核心是集中注意力,控制印象识记、印象再现、印象再认和想象记忆印象的深度,为瞬时超级记忆顺利转入短时超级记忆,短时超级记忆转入长时超级记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从方法上来说,它是变无意超级记忆为有意超级记忆,变间接超级记忆为直接超级记忆,变部分超级记忆和整体超级记忆为综合超级记忆,从而保证摄取最佳的记忆印象。
一元三动程序和印象再现、印象再认、想象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印象再现、印象再认和印象想象是一元三动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具有一元三动程序的整体记忆功能。因此,我们不能以印象再现、印象再认和印象想象的任一过程来代替一元三动程序。
二、操作姿势
记忆组块放于胸前桌上,距离桌沿十五公分左右。
人坐在椅子上或凳子上,上体端正稍向前倾,两肩略平,小臂平放桌面,两脚自然平放,与肩同宽。右手握标记笔,左手食指或中指作定向指示。舒展双眉、皱纹,深长匀地呼吸,放松脸部肌肉。眼睛向下,下巴放松,嘴巴略微张开,舌尖贴在上齿龈。
三、操作动作
(一)建立初始印象
根据下面记忆材料构成方式,具体地说明一元三动程序的操作动作。
例如,记忆下面的英语单词:
图1
第一动:看清“my”且默念;
第二动:上接不停,注意力上移,看清“my我的”;
第三动:方法①,上接不停,迅速想象“my我的”的印象。方法②,上接不停,注意力下移,看清“my”,迅速想象“my我”的整体印象。
下面图3的记忆材料,其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动:看清“my”,且默念;
第二动:上接不停,注意力上移,看清“我的”;
第三动:方法①,上接不停,迅即想象“my”在上,“我的”在下的印象。方法②,注意力下移,看清“my”,迅速想象“my我的”的印象。
图2
(二)巩固记忆印象
初始印象(第一印象)要经过再现、再认和想象,方能巩固。即使是保持在长时超级记忆系统里的印象,也要进一步的再现、再认和想象,才能保持更长的时间。例如,巩固“my我的”的记忆印象。那么,巩固记忆印象的操作步骤又如何呢?
1、两种方法任选一种。方法①,集中注意力看清外部检索信号“my”,且默念;方法②,集中注意力默念内检索信号“my”。
2、上接不停,注意力转移至内视点,看到“my我的”字形,同时听到“my我的”声音。
3、上接不停,再认和想象“my我的”的印象。
注意!如不能提取记忆结果,检索信号就再次输入,通过想象寻找答案。最后,如仍无结果,要重新建立记忆印象。
又如,巩固英语单词“my我的”的记忆印象。
1、两种方法任选一种。方法①,集中注意力看清外检索信号“我的”,且默念;方法②,集中注意力默念内检索信号“我的”。
2、上接不停,注意力转移至内视点,看到或听到“my我的”印象。
3、上接不停,再认和想象“my我的”印象。
四、操作要求
一元三动程序不是一种零散的、互相隔裂的操作方法,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否则,就不合乎要求。只有合乎一定的要求,才能达到建立和巩固最佳记忆印象的目的。
(一)一气呵成。操作一元三动程序的目的是要建立和巩固记忆印象。是不是一气呵成,关系着能否把印象再生的基础打牢。如果三个操作动作互相割裂,就失去了综合记忆印象的作用。所以,三个操作动作要一气呵成,不能出现间断。
(二)看清不死盯。反射活动的协调规律告诉我们:中枢神经细胞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是互相转化的。死盯记忆对象使得刺激持续时间过久,神经细胞就会超过兴奋限度,从而引起抑制过程的发展,使得记忆活动停止。不仅如此,死盯记忆对象,还使人眼睛受刺激的时间增加。久而久之,就会损坏人体感受器的功能。所以,看清记忆对象后,要迅即转移视线,防止死盯。
(三)印象回忆(或想象)切勿苦思冥想。苦思冥想不仅耗时漫长,而且会过度消耗精力,还极有可能影响其他记忆印象的及时再现与再认。故而,印象回忆(或想象)切忌冥思苦想。
若要做到印象回忆(或想象)不苦想,首先,需适度限定一元三动程序的操作时间。鉴于印象回忆(或想象)具有时效性,切不可苦思,亦不可不合时宜地持续思索。从信息加工流程来看,瞬间感受所储存的直观或非直观印象,乃是尚未经过呈现加工的印象,务必在约2秒钟内即刻开展初始印象回忆(或想象)。否则,将会增大信息损耗。即便是经过初始印象再现、再认和想象加工处理过的印象,也需再次进行限时回忆(或想象)。唯有如此,方能长久留存记忆印象。通常而言,操作一元三动程序的总时长不得超过5秒。其中,印象回忆(或想象)的时间不得超过3秒。一旦在3秒之内无法忆起记忆中的印象,便应即刻放弃。
其次,要做到迅速高效。印象回忆(或想象)必须雷厉风行。倘若拖拖拉拉、慢条斯理,就极易陷入苦想的困境。印象回忆(或想象)的速度与个体的习惯以及感受能力息息相关。为了能够快速综合记忆印象,应当训练自身的感知觉,并养成良好的印象回忆(或想象)习惯。
(四)建立并巩固鲜明的记忆印象。所谓“鲜明”,是指印象能够清晰地反映记忆对象的特征与本质特点。若印象不够鲜明,便难以区分这一记忆印象与那一记忆对象,甚至可能引发记忆差错。例如,背记历史事件“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1276年元灭南宋”“1926年国民革命出师北伐”“1928年井冈山会师”时,若无法把握第三、第四个数码与汉字的特征,就会模棱两可、相互混淆,增加印象的模糊度。
鲜明,是对记忆印象的基本要求。能否建立并巩固鲜明的记忆印象,根本在于个体的感受能力与方法。对于同一记忆对象,不同感受能力的人会获得不同深度的印象,这也决定了人们记忆力的高低。然而,大致具备相同感受力且采用相同操作方法的人,其记忆水平基本相近。这已为众多人的记忆实践所证实。因此,若要建立并巩固鲜明的记忆印象,就必须强化自身感受能力与操作方法的训练,持续提升自身的感受水平以及操作一元三动程序的熟练程度。唯有如此,方能逐步达成建立并巩固鲜明记忆印象的目标。
(五)建立和巩固生动的记忆印象。所谓生动,是指印象要新颖、奇特,能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注视中心。印象是生动的,你就能产生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就能充分调动注意力,使刺激物走进你的心灵,留下很深的记忆痕迹。比如,两人背记“垂柳”“湖面”短语,其中一人想象“垂柳靠近湖面”,另一个人想象“垂柳在湖面上弄着影儿”。你说谁的记忆印象深呢?很显然,后者的记忆印象深于前者。
(六)建立和巩固整体的记忆印象。记忆“干扰说”告诉我们,干扰越大,记忆效率越低。如果进入大脑的印象是整体的,那么,各记忆组块印象的对比度就大,就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记忆效率就越高。实践证明:建立和巩固部分的记忆印象,记忆再认率只有80%左右;建立和巩固整体的记忆印象,记忆再认率就达到98%以上。因此,建立和巩固整体的记忆印象是十分必要的。要建立和巩固整体的记忆印象,必须视、听、动觉协调活动,词与印象协同活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