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虽重要但非学问关键,大人小孩读书各有门道你知道吗?
虽然藏书多的人未必学问就做得好,但藏书还是极重要的。
本篇文章917字
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思想的碎片
萧翰
我一直认为大人应该读小孩的书,小孩应该读大人的书。大人读孩子的书,就会知道孩子怎么思考这个世界,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同时永葆纯真的童心和青春活力,以及幽默乐观的心态;孩子读大人的书,就容易思想深刻,对世界富有洞察力。几乎所有杰出的人都会有这样的读书经历:少年老成读大人书,成年童心读童话。
读书可以轻松的心态读,五柳先生所谓“读书不求甚解”,这很好,永远保持乐趣。我们最喜欢读的书都是那些不必求甚解的书。不过要是做学问,有些书还是得求甚解。
读书不必太装蒜,什么地方都可以读,古人喜欢把读书神秘化,拉开架势读书,那是因为古人书少,现在不一样了,到处可以弄到书读,时间反倒成了问题,不过很简单,出门带书就行。我最喜欢在地铁里读书,那是我认为最安静的地方。似乎一点干扰都没有的家里书房,实际上倒是干扰最多的地方,来电话或者家人有事,这都很实际地影响读书,而地铁看似嘈杂,实际上最安静,因为那些纷扰与你无关,尤其是你有足够理由接不到电话。所以,毛泽东在城门洞读书读得津津有味,这一点不奇怪。
读书要读好书,读好书的方法很简单,你对任何领域有兴趣但又很陌生,那就从这个领域的学术史开始读,于是你就知道哪些是经典,哪些是可读可不读的,有了鉴赏力就知道哪些书不用读,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
李敖说一本书出版了,判断它有没有价值至少要沉淀十年,这对于一般读书人来讲是很重要也很好的方法。不过,真正有思想深度的人从这本书出版见到之日,就能够准确判断它能不能经受时间考验。不然,就会错过好书,至少会读晚了。
做学问的人至少每半个月要逛一次书店,可以不买,但必须知道思想学术动态,而且逛书店逛久了不管买不买书,都能训练出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判断一本书有没有价值的能力。
长时间不逛书店,尤其在中国,时间久了,就会远离学术前沿。前几天我在国图的电脑上查汉译名著,结果查出27种,这就是国家图书馆的水平!即使外文书还不错,但也是残缺、滞后,这么差的图书馆,要靠它做出什么学问真是不好说。所以,中国学者真要做学问还得靠自己买书,图书馆只能极其辅助性地用下。我见过的学问做得很好的学者,几乎都是藏书丰富的人,虽然藏书多的人未必学问就做得好,但藏书还是极重要的。
原载《法制资讯》2008年第1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