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I 算力的基础概念​
什么是 AI 算力?​
AI 算力,即人工智能计算能力,简单来讲,就是执行人工智能算法所必需的计算资源和处理能力。它是评判计算设备或系统在处理 AI 任务时性能优劣的关键指标。举个例子,如果把 AI 比作一位超级 “智慧大脑”,那么 AI 算力就是这个大脑进行思考、运算的 “脑力”。它不仅仅依赖于硬件设备,像 CPU、GPU 等处理器的运算速度以及内存容量等,还和软件框架、算法优化等多个层面的因素紧密相关。例如,在进行深度学习模型训练时,强大的 AI 算力能够让模型更快地 “学习” 数据中的规律,从而提升训练效率和最终的模型性能。​
AI 算力由哪些部分构成?​
  1. 硬件设备:​
  • CPU(中央处理器):在通用计算方面,CPU 表现卓越,就如同一个 “多面手”,能够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任务。然而,在面对大规模并行计算和浮点运算这类 AI 任务中常见的高强度运算时,它的效率就显得相对较低了。所以在 AI 领域,CPU 更多地是作为辅助处理器,与其他更专业的计算单元协同工作,为整个计算系统提供基础的计算支持。​
  • GPU(图形处理器):GPU 因其独特的强大并行处理能力,成为了 AI 算力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深度学习、图像处理等领域,GPU 能够大显身手,显著地加速计算过程。这是因为这些领域的计算任务往往具有高度的并行性,例如在处理一张图像的众多像素点时,GPU 可以同时对多个像素点进行运算,极大地提高了训练和推理的效率。可以说,GPU 是推动 AI 发展的重要功臣,许多先进的 AI 模型训练都离不开它的助力。​
  • 其他专用芯片:除了 CPU 和 GPU,还有如 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ASIC(专用集成电路)等专用芯片。FPGA 的优势在于其可编程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特定需求对其硬件结构进行编程配置,从而在特定场景下实现高效的计算。ASIC 则是专门为特定应用定制设计的芯片,一旦设计完成,它就能在该应用场景下提供极高的计算效率,并且功耗更低。例如,在一些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 AI 应用中,ASIC 芯片能够发挥出其独特的优势,为应用提供稳定且高效的算力支持。​
  1. 软件框架:软件框架在 AI 算力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为算法开发、模型训练、推理部署等整个 AI 流程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常见的 AI 软件框架包括 TensorFlow、PyTorch、Caffe 等。这些框架通过对算法和计算流程进行优化,极大地提高了 AI 算力的利用效率。以 TensorFlow 为例,它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接口,使得开发者能够更加便捷地构建和训练 AI 模型,同时,其内部的优化机制能够充分利用硬件资源,让计算过程更加高效。​
  1. 算法优化:算法优化是提升 AI 算力的关键途径之一。通过对算法进行改进和优化,可以有效地减少计算量,同时提高计算精度和效率。比如,采用剪枝技术,可以去掉模型中一些不重要的连接和参数,从而简化模型结构,降低计算复杂度;量化技术则是将模型中的参数和计算数据用更低精度的数据类型表示,在几乎不影响模型性能的前提下,大大减少了计算量和内存占用。这些优化技术能够在保证模型性能的同时,降低对算力的需求,使得在有限的算力条件下也能实现高效的 AI 应用。​
  1. 数据存储与传输:高效的数据存储和传输机制对于 AI 算力同样至关重要。数据存储方面,采用高速缓存技术可以快速地访问常用数据,减少数据读取时间;分布式存储技术则能够将大规模的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存储设备上,提高存储容量和数据访问的并行性。在数据传输方面,高性能网络连接和先进的传输协议能够降低数据传输延迟和丢包率,确保数据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输到计算设备中进行处理。例如,在一个需要实时处理大量视频数据的 AI 应用中,稳定且高速的数据传输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
  1. 算力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是支撑 AI 算力发展的物理基础,涵盖数据中心、服务器、网络设备等。随着 AI 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算力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这也促使算力基础设施不断升级和完善。比如,数据中心采用液冷散热技术,可以降低服务器能耗和散热成本,提高数据中心的整体运行效率;高性能网络连接设备的应用,则能够提升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和可靠性,确保大规模数据能够在不同设备和区域之间快速流通。​

二、AI 算力的作用​
AI 算力为何是支撑 AI 应用的基础?​
AI 应用的实现离不开对大规模数据的处理以及复杂算法的运行,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强大的 AI 算力。无论是机器学习中对海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深度学习中对复杂神经网络的训练,自然语言处理中对文本的理解和生成,还是计算机视觉中对图像和视频的识别与处理,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数学运算。例如,训练一个像 GPT-4 这样的超大规模语言模型,需要处理数以百亿计的参数和海量的文本数据,这就需要极其强大的算力来支持。高效的 AI 算力能够快速处理这些数据,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从而使得 AI 技术能够从理论走向实际应用,实现诸如智能语音助手准确理解用户指令、图像识别系统精准识别物体等功能。​
AI 算力如何推动行业变革?​
  1. 制造业:在制造业中,AI 算力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利用 AI 算力对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优化生产流程,提前预测设备故障,实现精准质量控制。例如,基于 AI 的智能质检系统能够快速检测产品表面的缺陷,提高产品质量;预测性维护系统可以通过分析设备运行数据,提前发现潜在故障隐患,避免设备突发故障导致的生产停滞,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升级。​
  1. 医疗领域:AI 算力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在深刻改变着医疗服务模式。它可以帮助医生提升诊断准确率和效率,辅助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比如,通过对大量医学影像数据的学习,AI 医疗影像诊断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出病变部位,为医生提供诊断参考;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利用 AI 算力进行药物分子模拟和筛选,可以大大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1. 金融领域:在金融领域,AI 算力被广泛应用于风险评估、欺诈检测、智能投顾等方面。AI 算法能够实时分析海量的金融交易数据,识别潜在的风险和欺诈行为;智能投顾系统则可以根据用户的财务状况、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投资建议,提升金融服务的安全性和效率,让金融服务更加普惠和智能。​
  1. 智慧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AI 算力助力实现智能交通管理、公共安全监控、环境监测等功能。例如,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分析实时交通流量数据,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缓解交通拥堵;公共安全监控系统利用 AI 图像识别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异常行为,提高城市安全防范能力;环境监测系统借助 AI 算力对空气质量、水质等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问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三、AI 算力的供应格局​
全球有哪些主要的 AI 算力供应厂家?​
  1. 英伟达(NVIDIA):英伟达是全球领先的图形处理器(GPU)制造商,在 AI 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 GPU 凭借强大的并行处理能力和高效的计算性能,成为众多 AI 应用和深度学习模型的首选计算平台。在市场份额方面,英伟达在 AI 芯片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据估计其市场份额高达 95%。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自动驾驶汽车、游戏等多个领域。例如,在数据中心中,英伟达的 GPU 集群被大量用于 AI 模型的训练和推理;在自动驾驶领域,其 GPU 为车辆的智能驾驶系统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帮助车辆实现环境感知、路径规划等功能。英伟达不断推出新的 GPU 产品和技术,如最新发布的 NVIDIA H100 Tensor Core GPU,大幅提升了 AI 训练和推理的效率,持续引领着 AI 算力技术的发展。​
  1. 英特尔(Intel):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之一,英特尔近年来也在 AI 领域积极布局。其推出了多款针对 AI 应用的处理器和加速器,在 AI 芯片市场具有重要地位。英特尔的产品在数据中心、边缘计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数据中心中,英特尔的至强处理器与相关 AI 加速芯片相结合,能够为 AI 工作负载提供稳定的算力支持;在边缘计算场景下,其低功耗、高性能的 AI 芯片能够满足设备对实时数据处理的需求。英特尔最近宣布了新的人工智能芯片 ——Gaudi 3,该芯片在训练性能、推理能力和效率方面都有显著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其在 AI 算力市场的地位。​
  1. AMD:AMD 是另一家重要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在 AI 芯片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其 GPU 和 APU 产品在 AI 应用中表现出色,特别是在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领域。AMD 与英伟达在 AI 芯片市场形成竞争态势,其产品在性能和价格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例如,AMD 的 Radeon Instinct 系列 GPU 产品,为 AI 计算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受到了不少科研机构和企业的青睐。AMD 不断推出新的 GPU 和 APU 产品,持续满足 AI 应用的多样化需求,并在性能上不断提升,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
  1. 国内相关企业:在国内,也有不少企业在 AI 算力领域崭露头角。例如海光信息,它是国内 x86 服务器 CPU 与协处理器领先企业,其 AI 算力芯片采用了先进的架构和工艺,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和高效的加速能力,在国产 AI 算力芯片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领域。还有尚云 SunClouds,它利用尚航科技的三大核心算力资源池,实现网络资源的互联互通,专注于 “人工智能 +”,为高校、研究院和药企等提供 GPU 支持,助力 AI 制药、蛋白质和分子动力学仿真等领域的研究,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 GPU 算力资源卡,如 NVIDIA A800、NVIDIA Tesla T4 系列等,具备出色的计算性能和高效的内存管理能力,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算力支持。此外,紫光国微作为国内最大的芯片企业之一,业务涵盖智能安全芯片、半导体功率器件及超稳晶体频率器件等方面,其 AI 算力芯片主要包括 CPU、GPU、FPGA 和 ASIC 等类型,在 AI 算力芯片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该领域的重要企业之一,产品在多个高科技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寒武纪则是全球 AI 芯片设计领域的先行者,国际上少数全面掌握通用型智能芯片及基础系统软件核心技术的企业,在 AI 算力芯片研发方面成果显著。​

四、AI 算力的发展趋势​
硬件设备将如何创新发展?​
  1. 新型芯片不断涌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除了传统的 CPU、GPU 等芯片,新型芯片如量子芯片、神经形态芯片等正在研发和探索中。量子芯片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进行计算,具有极高的计算速度和并行处理能力,有望在某些特定的 AI 任务上实现质的飞跃,如复杂的优化问题求解、密码破译等。神经形态芯片则模拟人类大脑的神经元结构和工作方式,在处理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认知任务时,可能具有更高的能效和适应性。​
  1. 现有芯片性能持续提升:GPU、FPGA、ASIC 等芯片的性能也在不断提升。例如,英伟达的 GPU 在每一代产品更新中,都通过改进架构、提升制程工艺等方式,大幅提高计算性能和能效比。在未来,这些芯片将继续朝着更高算力、更低功耗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 AI 算力需求。同时,在边缘计算领域,车规级 AI 芯片算力需求不断攀升,将推动 Mobileye、地平线等企业加速研发更高算力的芯片,以满足自动驾驶等应用对实时数据处理的严格要求。​
  1. 异构计算成为主流:传统的 CPU 主导的通用算力已难以满足 AI 应用日益增长的需求,“CPU+GPU/TPU/NPU” 等多种类型芯片协同工作的异构计算架构逐渐成为主流。这种异构计算架构能够充分发挥不同类型芯片的优势,将通用计算任务交给 CPU,将大规模并行计算任务交给 GPU、TPU 等加速器,从而提高整体计算效率。例如,第四代 GPU 集群单卡算力较上一代提升 200%,通过与 CPU 等其他芯片的协同工作,为 AI 计算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持。​

算法优化与软件框架将有怎样的升级?​
  1. 算法创新持续推进:未来,AI 算法将不断创新和优化。一方面,研究人员将致力于开发更高效的深度学习算法,如探索新型神经网络架构,以减少计算量、提高模型性能。另一方面,小样本学习、迁移学习等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使 AI 模型能够在少量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快速学习和适应新任务,降低对大规模数据和超强算力的依赖。例如,在一些实际应用场景中,数据获取可能受到成本、隐私等因素的限制,小样本学习和迁移学习技术就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让 AI 模型在有限的数据条件下依然能够实现良好的性能。​
  1. 软件框架不断完善:开源软件框架如 PyTorch、TensorFlow 等将继续优化和升级,进一步提高对硬件资源的利用效率,简化 AI 开发流程。同时,国产生态也在加速崛起,华为的 “昇腾芯片 + MindSpore 框架” 已吸引超 300 家合作伙伴,百度的飞桨平台汇聚了 1500 万开发者,这些国产软件框架与硬件的深度融合,将推动算力与算法的高效协同,为国内 AI 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此外,在操作系统层面,欧拉系统在金融、医疗等领域实现突破,鸿蒙生态设备总量突破 7 亿台,未来操作系统也将更好地支持 AI 应用的运行,提升整个 AI 计算环境的稳定性和性能。​

算力的应用会呈现怎样的新趋势?​
  1. 云边端协同更加紧密:在未来的 AI 应用中,云端将主要聚焦于大规模模型的训练,预计到 2025 年,单集群算力将达 50 EFLOPS,能够处理海量数据和复杂的计算任务。边缘算力则会向轻量化演进,NPU 芯片算力密度将提升至 10 TOPS/W,在靠近数据源的地方进行实时数据处理,减少数据传输延迟,满足如自动驾驶、智能安防等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应用场景。终端算力也将实现嵌入式集成,智能手机 AI 算力将达 10 TOPS 以上,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便捷的 AI 服务,如智能拍照、语音助手等功能。云边端协同的算力模式将实现数据在不同层次的合理分配和处理,提高整个 AI 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性能。​
  1. 行业应用深度下沉:AI 算力将更加深入地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实现从通用算力到垂直场景的价值转化。在医疗领域,AI 算力将支持更精准的疾病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在金融领域,能够实现更高效的风险评估和投资决策;在制造业中,助力实现更智能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例如,商汤科技的 AI 平台支持新冠 CT 影像分析,单病例处理时间从 15 分钟缩短至 30 秒,准确率达 98%;蚂蚁集团的智能风控系统日均处理万亿级数据,风险识别时效提升至毫秒级;海尔卡奥斯平台接入 350 万台设备,质量检测模型使产品缺陷识别率提升 30%。这些案例都展示了 AI 算力在行业应用中的巨大潜力和价值。​
  1. 大模型驱动产业变革加速:千亿级参数大模型将加速落地,预计 2025 年全球百亿参数以上模型将超 500 个。行业专属大模型也将不断涌现,如金融领域的 “华鑫 AI 分析师”、医疗领域的 “百度灵医” 等,这些大模型能够针对特定行业的需求进行优化,更好地解决行业实际问题。同时,生成式 AI 将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像 Stable Diffusion 这样的图像生成模型单次推理需 200 GFLOPS 算力,推动了 AIGC 产业的爆发,2023 年市场规模达 1100 亿美元,未来这一趋势还将持续增长,为内容创作、设计等领域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